在河北邢台,有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开元寺,当地人也喊它“东大寺”。这古寺不仅是香火旺盛的佛门圣地,更藏着一段影响中国禅宗走向的传奇——六祖慧能高徒神会禅师,曾在这里立碑弘法,让南宗禅的“顿悟”之光,照亮了北方大地。
图片
开元寺反映六祖慧能的壁画墙
一、神会为何偏选开元寺?
邢台开元寺可不是普通寺院,早年间,禅宗二祖慧可曾在此弘法传钵,是佛门弟子心中的“祖庭宝地”。公元748年,神会禅师第一次踏足这里,望着寺中千年古柏,心中有了个重要决定——为自己的师父、六祖慧能立一块《慧能大师碑》。
图片
开元寺
有人问他:“天下寺院千千万,为何偏选这邢台开元寺?”神会笑着指了指寺院的碑刻:“二祖在此传法,我在此立碑,既是承继祖脉,更是要让南宗的宗旨,像这古寺的根基一样,在北方扎下根来!”
四年后的752年,神会又一次来到开元寺,再立一块《曹溪能大师碑》。这一次,他要做的不只是“立碑”,更是“立心”——经过几年弘法,南宗禅在北方已有了不少信徒,可仍有人质疑其正统性。神会借着开元寺的“祖庭名气”,再次亮明南宗法统,让更多人明白:六祖的“顿悟”之学,才是禅宗的正脉。
图片
大开元寺
二、禅音绕古寺:开元寺里的弘法故事
自第一次立碑后,神会便常住在开元寺。每日清晨,寺里的钟声刚响,他就会坐在大雄宝殿旁的银杏树下,给僧人们讲禅——不讲晦涩的经文,只说“明心见性,顿悟成佛”的道理。有时百姓来上香,他也会拉着人家聊几句,把高深的禅理,化作家常话讲给大家听。
久而久之,开元寺成了北方人听南宗禅的“好去处”。就连远在新罗(如今的朝鲜半岛)的僧人惠觉,都听说了这里的名气。惠觉原本在开元寺修行,听了几次神会的讲法,心里再也放不下,后来专程跑到洛阳找神会拜师,一跟就是十年,最后成了南宗禅在新罗的“传灯人”。
有人说,神会在开元寺的那些年,寺里的香火格外旺,连风吹过殿角的铜铃,都像是在念“顿悟”的禅音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、以禅安天下:神会禅师的大担当
神会禅师不只是个“讲经的师父”,更是个有大担当的人。早年间,北方盛行北宗禅的“渐修”之说,认为成佛要一步一步来,和南宗的“顿悟”对着干。神会为了正名,曾在河南滑台的大云寺开“无遮大会”,当着众人的面和北宗僧人辩论,一句“北宗师承是傍,法门是渐”,说得对方哑口无言,也让南宗禅名声大噪。
后来安史之乱爆发,朝廷军饷紧张,神会主动站出来,主持“度僧鬻牒”——简单说就是给想当和尚的人发“度牒”,收取的费用全部交给朝廷充作军饷。这一举动,让唐皇室记住了这位有担当的禅师。等到战乱平息,南宗禅得到了皇室支持,地位越来越高。
公元796年,唐德宗正式钦定神会为禅宗第七祖,六祖慧能的南宗禅,终于成了禅宗正统。而邢台开元寺,也因为神会的这些往事,成了禅宗史上响当当的“南宗北传第一站”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如今再走进邢台开元寺,摸着神会当年立碑的残石,听着寺里的钟声,仿佛还能看到那位心怀天下的禅师,正站在银杏树下,把“顿悟”的禅理,讲给来来往往的人听——这古寺的一砖一瓦,都藏着那段让南宗禅发扬光大的传奇往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下一篇:没有了